时间:2020-07-1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今年央视“315”晚会左等右等,昨晚终于播出,又一如既往地掀起一阵维权的疾风暴雨。消费者群情激愤,被曝光的企业紧急声明,监管部门连夜行动,晚会的舆论监督、震慑效应,似乎没有因为延期而受影响。 不过笔者发现,“315”晚会曝光的案例大概率是去年采访拍摄的,3月份因疫情原因没能及时播出,这一放就是4个月。为何要如此憋大招而不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呢? 在海水中投放敌敌畏养殖海参的案例是去年10月暗访拍摄的,迄今已经过去9个月。敌敌畏早就禁止生产、使用,为何不早一些曝光而一定要拖到昨晚? 敌敌畏毒性大,靠它“养殖”的海参会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早一些曝光从而及时制止此类违法违规行为,不是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吗?如此憋大招有意追求“急刹车”的效果,是不是有点偏离了舆论监督的本意? 晚会暗访中所展现的镜头,除了纺织车间和美容院,出镜人员都没有佩戴口罩,这从一定程度上证实暗访基本都是去年的成绩。如此说来,众多不法行为本来早在4个月前就应该被曝光、被打击,就因为疫情的拖延,“憋”到了现在,这是不是生生地让这些不法行为多“存活”了100多天? 如果真是这样,100多天是一段不短的时光,这些日子里又会有多少人继续受到不法广告的欺骗和不合格产品的困扰?“垃圾毛巾”会不断散发难闻的气味,培训机构也会赚得更多的不义之财…… 舆论监督,还是那句老话,择日不如撞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就应该及时曝光,随时打击。选择曝光时机也许更有轰动效应,但憋大招对呼唤公平诚信、安全消费的公众来说并不解渴。 出处:中国市场监测报 |